< i frame allowtransparency="true" frameborder="0" width="250" height="28" scrolling="no" src="http://tianqi.2345.com/plugin/widget/index.htm?s=3&z=1&t=1&v=0&d=1&bd=0&k=&f=ffffff&q=1&e=0&a=1&c=54511&w=300&h=28&align=right">
项目编号:
项目类别:
开云网页版
教学研究与质量工程项目
申 报 书
课题名称 传统文化通识课双语读本特色教材开发
项目类别 校级教学质量工程
项目负责人 曹 鸿 娟
所在单位 文化旅游学院
申报日期 2019年11月
教学科研部制
2019年11月
申请者的承诺:
我保证如实填写本表各项内容,承诺以本表为有约束力的协议,遵守开云网页版项目管理的有关规定,认真开展研究工作,取得预期研究成果。开云网页版拥有成果的所有权和使用权。
申请者(签字):
年 月 日
填 表 说 明
一、本表用计算机认真如实填写, 填写内容应言简意赅,思路清晰、论证充分。表内空格不够时可另附纸填写,标清页码。签名处必须由本人亲自签名,不得代签。
二、部分栏目填写说明:
申请人用中文填写,封面要求用仿宋GB2312小二号。正文内容使用仿宋GB2312小四号,请勿擅自更改封面字体与格式。
左上角项目编号与项目类别申请人无需填写。
课题名称:应准确、简明反映研究内容,最多不超过40个汉字(包括标点符号)。
项目组其他成员:必须真正参加本项目的研究工作,不含项目负责人,不包括、财务管理、后勤服务等人员。
三、本表用A4纸打印,一式2份,于左侧装订成册,由所在部门审查,签署意见后报送教学科研管理办公室。
四、项目类别分为一般教学研究、重点教学研究、质量工程项目;所在单位请填写所在二级学院或部门。
一、项目基本情况
项
目 | 项目名称 | 传统文化通识课双语读本特色教材开发 | |||||||||||||||||
项目类别
| 教学研究 | A.重点 | B.一般 | ||||||||||||||||
质量工程 | A.特色专业 | B.特色课程 | C.教学团队 | RD.特色教材开发 | E. 人才培养 模式实验区 | ||||||||||||||
起止时间 | 2019.12- 2022.12 | 成果形式 | |||||||||||||||||
项目 负责人 | 姓 名 | 曹鸿娟 | 性 别 | 女 | 出生年月 | 1982.6 | |||||||||||||
职 称 | 副教授 | 职 务 | 专业负责人 | 学 历 | 硕士 | ||||||||||||||
联系人 | 曹鸿娟 | 联系电话 | 13881192272 | ||||||||||||||||
项 目 负 责 人 简 介 |
曹鸿娟(1982-),女,四川绵阳人,副教授,主要从事英语课程与教学论研究。现任开云网页版文化旅游学院英语及旅游英语专业负责人。先后主持四川省教育厅教改一般项目1项、院级重点教改项目1项、院级教研科研及课程综合改革项目3项,均已结题。先后在省级以上学术期刊发表科研论文17篇,含中文核心期刊3篇。主编教材1部,参编教材2部,任副主编。
| ||||||||||||||||||
项目组其他成员 | 姓 名 | 职 称 | 学 历 | 专 业 | 在项目中承担的工作 | ||||||||||||||
钟凤 | 副教授 | 研究生 | 汉语言文学 | 传统中华故事中文版审校 | |||||||||||||||
马文艺 | 副教授 | 研究生 | 英语语言文学 | 传统中华故事英译、审校 | |||||||||||||||
刘天敏 | 讲师 | 研究生 | 英语语言文学 | 传统中华故事英译、审校 | |||||||||||||||
欧阳静怡 | 讲师 | 研究生 | 英语语言文学 | 传统中华故事英译、排版 | |||||||||||||||
邓星 | 讲师 | 研究生 | 汉语言文学 | 传统中华故事中文版审校 | |||||||||||||||
何雨霏 | 助教 | 研究生 | 英语语言文学 | 传统中华故事英译、排版 | |||||||||||||||
二、立项依据
1.现状与背景,探究的目的和意义: 研究现状与背景: (1)大学英语教学中传统文化的缺失 一些学者认为“中国文化失语症”集中体现了中国英语教学活动中传统文化要素的缺失。现阶段我国高校学生表现出缺少或者轻视中国传统文化,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不足的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传统文化的进一步发展,文化传播同样受到负面影响。为此,教师需要帮助学生端正态度,促进学生愿意学习、了解本国文化并能够充分掌握本国文化。 (2)教师自身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与了解不足 部分教师对我国传统文化缺少必要了解。大学阶段的英语教学,教师因为受到知识结构以及专业背景的影响与限制,对西方文化产生的了解多于中国文化。同时由于教师对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欠缺,课堂上也很少介绍中国传统文化。教师在教学时仅仅停留在英美文化方面,也就更加严重地阻碍了中华文化的广泛传播。 (3)现行英语教材过于重视西方文化 长期以来,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所使用的教材均以介绍西方文化为主,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并没有提及。这种内容的编排对学生了解西方文化有极大的好处,但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在西方文化的作用之下,传统文化的地位不断丧失,进而造成了学生无法更好地了解和认知传统文化。 (4)英语教学过于应试化忽视了对素质文化方面的培养 中国传统教育主要是应试教育,造成了我国学生在学习中片面强调考试分数,完全忽视了对素质文化方面的培养,大学英语教学同样也不例外。本研究发现,当前大多数高校英语教学都十分重视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这种教学方式的后果则是学生一味地追求分数,而忽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 (5)在跨文化交流中,无法真正使用英语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传播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偏重对英语听说读写译技能的训练,以及对西方国家文学、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等的学习。但却很少提及本国文化,更谈不上用英文系统地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导致在跨文化交流的过程中,无法真正使用英语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传播。 研究目的和意义: (1)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世界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中国传统文化英译研究多年来从未停止。世界各国学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热情也从不曾减退。从世界文化发展的趋势来看,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发扬与扩散,是世界文化不断发展需要,也是强化中国软实力,增强中华民族感召力与凝聚力的需要。 (2)培养学生中国传统文化英语推介能力 中国在大学英语教材方面更多讲述的是关于西方文化,因此造成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了解的内容较少。因此,教材中应当增加传统文化内容,增加有关国学典籍、中华传统美德、传统节日等内容,让学生在多元视角下了解中国文化。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中以培养中国传统文化英语推介能力为重心的大学英语教学具有重要意义,能极大地提升大学生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提升学生民族自豪感并促进中国传统文化对外交流。 (3)提升大学生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 在英语教学中运用英语对传统文化进行学习,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具有较强的实用性,使学生更全面地了解中国元素及具体的语言表达方式,培养学生辩证的文化意识。 (4)提升学生民族自豪感 英语课程学习过程中教师会对英美等西方文化进行传授,侧重对西方文化的推介。但长期在这种教学模式的影响下,学生过分追求英语文化,忽视了本国文化的重要地位。所以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要积极培养以中国传统文化英语推介能力为重心的教学模式,以改善现阶段的教学现状,使学生正确认识东西方文化。通过英语教学,进一步促进中国文化渗透,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传递给学生,使学生提升其民族自豪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促进中国传统文化传承。 大学阶段传统文化通识课双语读本教材建设是当前增强文化自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背景下,强化中国文化渗透、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需求,是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促进中西方文化交际的需求,也是中西文化差异背景下,全面提升中国学生辩证文化意识的有效途径。
| |
2.主要研究内容、解决的问题: 主要研究内容: (1)大学生感兴趣的传统中华故事 中国传统文化经典一般意义上包括经、史、子、集四大部分。其中,经部由《诗经》、《尚书》、《周易》和《左传》等十三部构成;史部记载着中国历史,其中二十四史最为典范;子部涵盖了诸子百家的著作,如儒家、道家、法家、兵家和农家等;集部分为楚辞、诃曲、诗文评等五类,以诗词、散文、小说和文学批评等形式出现。但根据问卷调查大学生普遍认为这些典籍的阅读难度较大,在跨文化交际中更适合日常交流的是一些经典的、具有中国特色,能体现中华民族优良品德、传统习俗以及智慧结晶的传统故事,如中国传统节日故事、名人名家故事、中华传统美德故事、二十四节气、成语故事、寓言故事等。故事的长短、难易程度、故事性、趣味性以及教育意义均很适合作为大学生传统文化通识课双语读本。 (2)积极掌握具有中国特色的英语表达 具有中国文化与特色的英语表达,主要从音译、意译两个方面体现出来,比如表示食物的词汇:豆腐(tofu),乌龙茶(oolong);表示文化的词汇:功夫(kungfu)等等,这些都是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英译词汇。但是非常遗憾的是,在目前中国大多数的英语教材中,关于中国文化部分的内容基本是空白的,学生能够随口说出复活节、圣诞节这些节日背后的文化意义,但却无法说出清明节、元宵节的来历及意义。而传统文化通识课双语读本的学习能弥补学生在这方面的不足,能学习如何用英语语言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解释和阐述,将词汇背后的中国传统文化意义解释出来。这些知识不一定学生未来人人都能用到,但这是一种文化储备和文化传承。有利于更广泛地传播中华文化,让更多的国际友人去理解、体悟中国文化。同时学生本身的知识体系得到完善,文化底蕴更加深厚,也能够实现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 (3)形成传统文化双语读本书稿,充实中华传统文化故事英译资源 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日渐提升,专家们相信中国的软实力也会与日俱增。越来越多的外籍人士将开始学习和认识中国的语言与文化,这不只是因为经济利益的驱使,也是因为其内在的文化价值。毋庸置疑。传播中国语言与文化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加大中国传统文化经典的英译力度,形成规范的译稿,加强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而传统中华故事的难易度、文化代表性也很适合作为外籍友人学习、了解中华文化的读本。 (4)促进师生中华传统文化学习与英语语言知识学习的融合与提高 促使师生意识到传统文化知识学习在跨文化交流中的重要性,再进一步认识到中西方文化差异,并努力夯实文化基础,加强翻译训练。鼓励师生积极参与翻译学的研究和理论构建,探索适合传统经典翻译的方法和策略,加强翻译教学和实践,培养合格的有国际视野的翻译人才。 解决的问题: 本项目拟在加强师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与了解的基础上,加强英语知识与技能的训练,开发传统文化通识课双语读本,以弥补大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系统性掌握不足的局限,培养学生中国传统文化英语推介力,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 |
3. 主要特色与创新点: (1)在传统文化通识课的学习中融入英语学习元素。为了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本项目的实施有望改善长期以来中国学生对外文化推介力不足的问题。 (2)拓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播渠道。传统文化通识课双语读本的开发将为外籍人士学习、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提高学习资源,也有利于拓展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渠道。 (3)丰富中华传统文化故事英文资料资源。本项目成果将形成不少于英译书稿,15万字的中英文书稿,将能丰富中华传统文化故事英文资料资源,为中外读者提供更多阅读素材。 (4)促进大学生传统文化与英语融合学习,提高学习兴趣。本读本中各故事的长短、难易程度、故事性、趣味性以及教育意义均很适合作为大学生传统文化与英语融合学习的读本。
4.预期效果及成果(最终成果形式及成果预期水平): (1)本项目预期形成传统文化中英文对照读本(不少于15万字)。 (2)加强教师自身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与了解。 (3)培养学生中国传统文化英语推介能力。 (4)改善现行传统文化通识课教材只重视学生学习传统文化而忽略了培养其对外文化推介力的现象。 (5)改善现行教学过于应试化而忽视了对学生文化素质培养的现象。 (6)加强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与能力。 | |
5.完成项目的条件和保障(代表性的论文、成果、实验条件): 该项目组共7人,含长期从事传统文化通论(汉)、传统文化通论(英)、汉语国际教育、英语等课程的骨干教师及青年教师。其中副教授3名、讲师3名、助教1名,结构合理,人员稳定,都是积极参与传统文化中文或英文版教学的专任教师。对我校传统文化通识课有长期的研究,有很强的责任感,也有能力投入到传统文化通识课双语读本特色教材的研发中。 《四川省大学英语三级考试考试指南》 《四川省普通高校在校生专升本考试大学英语》 《新编英语口语实训教程》 《行业英语》 |
6.负责人现有未完成的校级教学研究课题:(课题名称、排名、批准时间、计划完成时间)
无。
|
三、具体安排及进度
年度 | 课题的年度计划及年度目标 |
2019.12-2020.12 | 分六个专题进行传统中华故事的收集、筛选、分类整理等,形成完整规范的中文稿件,待译。各专题不得少于12个故事。 |
2020.12- 2021.12 | 六个专题故事稿件的翻译。 |
2021.12- 2022.12 | 译稿的审校、排版、印刷(或出版) |
四、经费概算
类 别 | 金 额(万元) | 经费预算用途的简要说明 |
仪器与设备 | ||
图书资料费 | 0.2 | 含资料复印费、问卷印刷、邮寄费用 |
调研差旅费 | 0.2 | |
会 议 费 | 0.2 | |
出 版 费 | 3.0 | |
劳 务 费 | 0.8 | 含问卷发放、回收、筛选、分析以及专家审校费用 |
管 理 费 | ||
其 他 | ||
总计 | 4.4 |
五、评审意见
所在
单位
意见 |
主管领导: 单位(公章) 年 月 日 |
评审
专家
意见 |
专家组组长: 年 月 日 |
学校
意见 |
(盖章) 年 月 日 |